小鎮故事
羅東,號稱蘭陽「最好玩」的商業大鎮,也是最有「在地味」的文化城市。因為,這裡有一條很貼切庶民文化的歷史廊道,處處充滿著市井店舖的生活街坊。
羅東,號稱蘭陽「最好玩」的商業大鎮,也是最有「在地味」的文化城市。因為,這裡有一條很貼切庶民文化的歷史廊道,處處充滿著市井店舖的生活街坊。
羅東,末開發前儘為荒埔一角,據噶瑪蘭廳志記載:斯地有粒大石在道旁,狀類獼猴,當時先住民將「猴子」直呼「老懂」。及至華人入墾後,因沿用其音,就稱此地為「羅東」。19世紀初葉,一群來自彰化地區的平埔族群,由潘賢文率領「岸里」等十社千餘族人攀越雪山山脈入蘭,旋又南渡宜蘭濁水溪(蘭陽溪),於1806(清嘉慶11)年,輾轉進墾羅東,其中「阿束社」族人就率先擇定南門港的北側沿岸落戶孳生,從而「阿束社」聚落就藉由「南門港」的舟運之便,躍然成為「開羅」的橋頭堡。
自此,小鎮生活圈的蘊涵,即從「阿束社」起站,隨著各時代的階段發展,呈現了百樣多元的精彩風華。打從清治時期的「南門港」榮景,迭經日治時代的「太平山」豐稔,近因受惠於「運動公園」的休憩賣點,在在證明:羅東是一座不斷「變、變、變」的轉動城市;更是值得放慢腳步,心持輕鬆思緒去微觀底蘊的亮麗城鎮。
有鑑於此,歡迎有緣人士蒞臨羅東之際,若想親炙「庶民生活」的在地氛圍,請來趟「文化廊道」的微旅行,即可從「南門港」的「船仔頭」或是「浮崙仔」的「樟仔園」啟行,直接穿梭於「阿束社」、「大稻埕」、「紅瓦厝」、「浮崙仔」…等傳統聚落,沿途必會觀賞到獨特性的文化瑰寶,亦或隨機印記了深層的老懂風華。